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》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意见》,对标2025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,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,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,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,近日,农林科技学院(兰州园艺学校)各教学部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工作会,就特色专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展开深入研讨。
适应园林发展趋势 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
园林技术教学部强调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明确各科教师核心能力要求,优化课程模块,特别指出实训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。会议强调,任课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,建立课程与职业标准、技术发展同步的动态调整机制,提高并有效完成专业实训课要求,确保学生掌握园林技术的核心技能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,应充分考虑了课程之间的相连性和系统性,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各个知识点。
其中,《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》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》《园林计算机制图》《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》《园林树木》《园林测量》应根据行业岗位需求,突出课程特色,夯实实训技能基础,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,实现园林技术技能运用,掌握实际操作能力。此外,任课教师对本学期实训课程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享交流,丰富教学形式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教研组教师们强调课程之间的互动性和相通性,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,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。
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不断优化课程内容
畜牧兽医教学部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,围绕课程设置、教学方法、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会议认为,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不断优化课程内容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同时,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,如在线课程、虚拟仿真实验等,丰富教学资源,提高教学效果。经过深入交流,会议确定了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目标,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,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。
随后,会议围绕团队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学术研究、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,提出了加强团队建设、注重人才培养、加强学术研究、深化校企合作,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,为畜牧兽医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
会议的最后环节,三位新入职半年的教师进行了表态发言。他们表达了对畜牧兽医教学事业的热情和信心,并展望了未来的工作计划。
深化园艺及花卉专业内涵建设,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
园艺技术及花卉生产与花艺教学部全体专任教师在教师办公室4009召开了以“新学期,新面貌,促提升,求发展”为主题专题教研活动。本次教研活动以“深化园艺及花卉专业内涵建设,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”为核心主题,老师们围绕专业建设、教学改革及校企合作展开深入研讨,为下一阶段工作凝聚共识、明确方向。
一、明确任务方向,锚定专业发展新坐标
学校领导充分肯定园艺技术、花卉生产与花艺两个专业的办学成果,强调“园艺技术专业作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,需进一步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;插花作为省级特色专业,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打造长甘肃标杆性教学品牌,同时全面开展花卉生产工作”,不断扩大专业优势,挖掘专业特色。园艺技术教学部部长结合当前职教改革趋势,传达了学校领导对老师们的三点具体要求:一是强化课程思政,将工匠精神、生态理念融入专业课程,培育具有文化自信的技术技能人才;二是深化校企协同,依托校属花卉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“生产性实训工坊”,推进真实项目进课堂;三是优化师资结构,实施“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”,要求专任教师每年赴企业实践,提升教师技术技能转化能力。
二、教学研讨凝共识,聚焦创新破难题
园艺技术和花卉生产与花艺两个专业分组展开专题研讨,立足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教学创新举措:园艺技术教学部以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育人为切入点,重点研讨课程体系优化方案。增设“智慧农业系统操作”实训单元,对接现代农业技术岗位需求;针对2024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进行讨论,以赛促教提质量。花卉生产与花艺教学部紧扣数字化转型与传统文化传承,提出“双线并进”改革路径。一方面论证“数字化插花艺术工作坊”建设方案,计划引入3D花艺设计软件及VR仿真教学系统,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;另一方面优化课程内容,增设“非遗缠花技艺”等传统文化模块,强化学生文化创新能力。此外,联合婚庆行业协会开发“主题宴会花艺设计”校企合作案例库,推动教学标准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三、任务清单抓落实,协同联动提质效
结合研讨成果,教学部形成阶段性任务清单,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。重点融入智慧农业、数字化设计等新兴技术模块,以“课程思政”“信息化教学”为专题,助推老师们教学创新;产教融合同步推进校企合作对接会。为培养农林科技学院高素质园艺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此次专业建设研讨会,为农林科技学院(兰州园艺学校)专业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,凝聚了各方共识,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农林科技学院(兰州园艺学校)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加强内涵建设,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。